教师发展中心

行动 回归 反思 提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全媒体环境下教师新闻素养探讨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新闻报道2019-05-13 16:28:10来源:华南师范大学点击数:收藏本文

全媒体环境下教师新闻素养探讨

什么是新闻素养?如何提高新闻解读素养和新闻生产素养?5月9日,以“全媒体环境下教师新闻素养探讨”为主题的第13期木铎教师沙龙,在石牌校区教师发展中心教师研修工作坊举行。华南师范大学官微“晚安华师”和校报《华南师大报》的责任编辑、华南师范大学新闻社指导老师郑宇云为参与木铎教师沙龙活动的各位老师带来了精彩的解读。

微信截图_20190513163247.jpg

郑宇云老师在讲座现场

郑宇云首先从新旧媒介的对比,指出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能够实现全方位的信息传播。在全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新闻素养也是必备的基本能力。郑宇云在分析美国新闻工作者提出的六项生活在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新闻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新闻素养本质上应该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与新闻相关的技巧或能力,主要包括新闻解读素养和新闻生产素养。高校老师为什么需要新闻素养?郑宇云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回答:首先这是媒介使用的需要;其次是舆情处置的需要;再次是师生相处的需要;最后则是形象塑造的需要。推动高校教师新闻素养提升有一部分的原因正是学生需要从高校教师身上去获取知识,形成相应的价值观。

 微信截图_20190513145637.jpg

现场老师积极参与议题讨论

随后,郑宇云讲解了如何提高新闻解读素养这个问题。新闻包括有确证性新闻、断言式新闻、肯定式新闻和利益集团式新闻等类型。究竟如何才能判断出有价值的新闻?郑宇云指出新闻的价值体现在真实性、重要性、显著性、实效性、新奇性、接近性六个方面。他以《晚安华师》的关注热点为例,分别就重要性、显著性和实效性等特性进行了具体的讲解。除此之外,郑宇云指出高校的新闻内容需要更加贴近师生,要更好地产生共鸣,要关注学校相关民生问题,关注师生员工的衣食住行,关注学生、教师、校友的身边人、身边事。

 微信截图_20190513163808.jpg

郑宇云老师介绍新闻生产素养

最后,郑宇云从高校教师怎么去做一个新闻的具体过程讲解了教师如何去提高自身的新闻生产素养。他播放了一些具体的示例,并说明了其中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首先要了解新媒体平台,了解平台的用户具有什么特点,可以让用户分享的关键是什么;其次要明确公众号的定位,要清楚现在公众号有哪些分类,这些分类有哪些可以关注;三是要了解公众号的粉丝,不能仅仅是从年龄、专业等信息对用户进行分析,而更应该关注用户的心理需求,注重和用户的互动;四是要学会看数据,包括打开率和转发率等;最后要提高新闻生产的素养一定要会讲故事,具体的方法包括通过文案讲故事、通过图片讲故事和通过视频讲故事三种。

微信截图_20190513145522.jpg

现场老师认真记录收获心得

"这次沙龙活动让我学会了如何鉴别新闻真假,如何应对应急事件的舆论引导,希望以后多举办类似的活动。”计算机学院的陈老师在活动结束后说道。参与的老师认为此次活动对他们进一步了解新媒体平台和新闻素养有较大帮助,对提升自身新闻解读素养和新闻生产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