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助教方法与艺术》MOOC建设
我校目前每学期约有500名研究生通过“三助一辅”制度受聘为研究生助教,协助任课教师从事教学辅助工作,完成包括听课、辅导答疑、上实验(习)课、批改作业(实验报告)、辅助指导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辅导学生课外课题、辅助教学实习、收集整理教学资料、了解教学信息等各个环节的任务。除去续聘人员,每学期约新增300位助教,凡新聘任的研究生助教均需接受专业的培训方能上岗,以更好地辅助本科教学。
作为教师培训体系的基本内容,助教培训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培训目的有二,一是通过系列课程培训,使新聘任的研究生助教熟悉助教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帮助适应助教工作岗位需求,树立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帮助任课教师更好完成教学辅助工作。二是有益于研究生助教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研究生助教是教师这一角色在专业领域发展过程中的是起步阶段,在此阶段接受系统专业教学能力训练与综合素养训练,能为整个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心自2016年受我校研究生院委托开始承办研究生助教培训,并兼顾研究生助管培训,但以助教培训为主,目前已经顺利举办了4期培训,每期参训研究生助教助管约500人,累计超过2000人。中心在前面3期研究生助教培训中主要采用线下专题讲座的培训模式,第4期开始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模式。由于培训人数庞大,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无疑给中心现有运行体制造成了较大压力,牵扯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为了提高大规模群体培训的有效性,必须改革助教培训模式,借助线上课程,构建科学、系统的助教培训体系。
面向新时代和信息社会人才培养需要,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模式是解决大规模培训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心拥有制作在线精品数字资源的设备和团队,本项目将结合助教培训特点和线上、线下培训的特点与需求,录制相应幕课数字化资源,打造精品数字资源库,实现培训教学工作的信息化、即时化、数字化管理,结合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培训形式,实现多元化、多层次、针对性的培训需求,让研究生助教培训更加符合其成长发展规律和目标,实现研究生助教的能力提升。
基于培训需求及开发课程,构建科学的高校助教能力提升培训体系,形成“MOOC线上自主研修+线下翻转分享会+线下技能工作坊”的助教培训模式,建成一批优质助教培训线上MOOC课程资源,构建科学、系统的助教培训体系。通过培训,使新聘任的研究生助教熟悉工作岗位要求和职责,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沟通表达能力,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能,提高研究生助教的工作水平。采用线上自主研修和线下翻转、分享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形式。学员通过线上学习与岗位职责相关的内容,并根据助教、助管的不同岗位特点分类别、分校区进行线下翻转、分享,进一步深化学习内容,帮助新聘助教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
图一:课程概况
(1)引入高质量师资。拟邀请王颖副研究员讲授《教师职业道德养成》,张舸副教授讲授《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许桂清博士讲授《助教工作方法与艺术》,阮思余副教授讲授《课堂教学方法》,郭小川助理研究员讲授《高校常用公文写作》,刘邦卫助理研究员讲授《助管工作方法与艺术》。六位教师均为各自领域突出学者或在相应方面有丰富工作经验。
(2)采用混合式培训模式。计划将研究生助教培训模式形成“MOOC线上自主研修+线下翻转分享会+线下技能工作坊”三位一体混合式培训模式。学员通过线上学习与岗位职责相关的内容,并根据助教、助管的不同岗位特点分类别、分校区进行线下翻转、分享,进一步深化学习内容,帮助新聘助教、助管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
图二:学生学习情况
(3)使用信息化学习管理平台。将助教培训MOOC课程内容导入“华师教发中心”学习管理平台(超星学习通APP),平台在研究生助教培训中的使用,将大大提高培训工作中会务服务部分的效率,减少时间、人力的投出。
图三:学生成绩情况
根据学校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与助教工作单位的岗位需求,围绕当前研究生助教培养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遵循“产学合作、优势互补、共建共享、服务社会”的宗旨,落脚研究生助教在成长与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发具有针对性提升研究生助教教学能力的师资培训MOOC课程,形成“MOOC线上自主研修+线下翻转分享会+线下技能工作坊”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混合式培训模式。将所开发的MOOC课程应用到研究生助教培训课程中,打造符合华师实际、具有华师特色的研究生助教培训模式。
此项目采用“华师教发中心”学习管理平台(超星学习通APP),确保助教培训有效实施。利用平台进行培训教学前中后期的课程构建、数据导入、课程上传、学员签到、在线沟通、解答问题、作业提交、发放问卷等,让培训教学的整个过程更加流畅,并采用线上自主研修和线下翻转、分享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形式。打通培训课程线上与线下的界限,让集体学习与个体自修有机结合起来。使用“华师教发中心”学习管理平台超星学习通(APP)贯彻培训前的准备、培训中的各种应用、培训后的资源上传及数据处理等。
01
课程介绍
《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由王颖副研究员讲授,该课程旨在培养助教对教师职业认同和道德规范。课程内容:(1)道德有何影响?(2)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有哪些规范?(3)如何锤炼职业道德与修养;学时:2学时;
《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由张舸副教授讲授,该课程旨在培养助教与学生和任课教师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做到有效沟通。课程内容:(1)语言表达基础(2)沟通基础(3)有效沟通;学时:2学时;
《助教工作方法与艺术》由许桂清博士讲授,该课程旨在帮助新聘任助教了解助教的岗位职责,掌握做好助教工作的方法,更好地发挥担任助教的优势作用。课程内容:(1)助教工作职责及作用(2)助教工作内容(3)担任助教的工作策略及建议;学时:2学时;
《课堂教学方法》由阮思余副教授讲授,该课程旨在帮助助教掌握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有效协助主讲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课程内容:(1)有理念指引的课堂(2)有学情意识的课堂(3)有教学魅力的课堂(4)有成功指标的课堂;学时:2学时;
《高校常用公文写作》由郭小川助理研究员讲授。课程内容:(1)公文写作“三境界”(2)公文写作规范(3)公文写作的谋篇;学时:2学时;
《助管工作方法与艺术》由刘邦卫助理研究员讲授。课程内容:(1)助管工作的岗位职责和技能(2)关于助管工作的具体要求(3)优秀助管案例分享;学时:2学时。
图四:课程成果展示
02
师资介绍
王颖--副教研员
王颖,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高教研究副研究员,博士,第三届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005-2009年曾承担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发表高教研究论文17篇,主持参与课题10余项。研究方向: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教师职业道德养成。
张舸--副教授
张舸,博士、华南师大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广东省演讲学会理事、广州市政府培训中心特聘教师、华南师大校辩论队和文学院辩论队指导老师、文学院演讲与沟通协会指导老师。曾发表科研论文十数篇,主编及参编三十余部教材。多次参与各地各级各类教师在岗培训,多次担任省(市)级各类报告会、宣讲会指导工作。
许桂清--老师
许桂清,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教学法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发表十多篇学术论文,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教育著作一本。多次受邀给本科生和各地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方面的专题讲座与培训。
阮思余--副教授
阮思余,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政治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在《政治学研究》《开放时代》《二十一世纪》(香港)等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另有两百余篇社会政治评论。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学基础理论、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转型社会与转型政治、基层政权与基层治理等问题。
郭小川--老师
郭小川,学术委员会秘书处主任,曾任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副主任;高教研究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管理、 公共管理、 公文写作。 发表10篇高教研究论文,主持、参与 4 项课题研究。曾获全国高校校报协会授予的全国高校校报评论类一等奖、 省教育工委授予的首届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第六届广东高校统战工作研讨会优秀论文、 广东高校校报评比新闻类一等奖。
刘邦卫--老师
刘邦卫,研究生院管理办公室主任,学生领导力发展工作室负责人,助理研究员,全球生涯规划师(GCDF), 研究生青年领袖训练营设计者兼总策划,有丰富的学生事务管理经验,指导的校园文化活动连续四年获得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 1 项( 青训营项目) , 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16 年被评为“广东省研究生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学员评价展示
“这次培训使我获得了非常大的启发,使我找到了以后的工作方向。一定要去听课,要提升自己的主动性,多与老师、同学沟通。还要提升敏锐力,发现工作和专业的关联性,促使自己在专业获得提高。”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的助教张同学在培训反馈中谈到。
“这次培训收获很多,助管工作看起来简单,实际有许多学问,我在工作中应该多加思考和领悟。”来自外国语文化学院的助管李同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