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新冠肺炎的诊治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使用中药治疗的新冠肺炎轻症患者转重症的比例非常低,同时,中药在帮助患者退烧、化痰止咳、改善胃肠道症状等方面效果也十分显著。为了让老师们在网络教学之余更好地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华师教师发展中心特邀广州中医药大学张小虎副教授给大家分享中医诊病、治病的一些原理、方法。
主讲人简介
张小虎,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23年,主授《黄帝内经》《难经》等课程。近年主持省级教学科研课题2项,出版教材、专著8部。其中《内经选读》(副主编,科学出版社,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在全国中医药院校本科教学中广泛使用。曾应邀赴美国、英国开展黄帝内经全英教学,临床擅长治疗消化、肝胆系统疾病及不育不孕症等。
咳嗽是怎样发生的?咳嗽仅仅是呼吸系统自身疾病而产生的症状吗?咳嗽的发病与季节因素有关系吗?中医治疗咳嗽,基本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在这里,我们以慢性咳嗽为例,给大家谈谈上述问题。希望大家懂得中医在“整体观”的指导思想下,认为咳嗽的发病绝不仅仅是呼吸系统自身的问题,而是和五脏六腑都有关系,另外,不同季节发生的咳嗽,中医治疗的思路和方法也都是不同的。
文字版阅读
大家好,我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学系内经教学组的张小虎。今天我们来学习黄帝内经《素问-咳论》篇的几个观点。
在这篇文章当中,开篇就讲到了一句话,“五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句话充分的体现出了我们皇帝内经整体观当中的一个观点:人体自身是有机的整体。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五藏六腑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生克制化关系,每一个藏都和其他的藏发生者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比如说肺,它既是脾的子藏,也是肾的母藏,肺即由心所克,同时,肺自身又可以克肝。这样来看的话,我们人体的五藏六腑之间都有密切的关系了。黄帝内经为什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临床上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一些现象,比如说有的人在一生气或一发脾气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呛咳的现象,这个很显然属于我们所说的肝火犯肺型的咳嗽,那它的治疗,当然得兼顾肝与肺了。还有的老人,比如说,他们有时候会出现反复的慢性的咳嗽或者喘促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我们中医认为,是由于肾不纳气而引发的虚喘,因为我们认为肺主气,但是,肾为气之根,所以像这样的咳嗽或者喘咳一类的症状,那么它的治疗就得要考虑肾和肺之间的关系了。这样的话,我们就看到了“五藏六腑皆令人咳”充分的把五藏六腑和肺之间的关系都指出来了。
第二句话,这篇经文还讲到,“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克之,则为肺咳”。我们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反复发生的慢性咳嗽的患者,比如说有很多的小孩子,他们经常会反复的咳嗽或者扁桃体发炎等等,那么,这种现象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如果用我们祖国医学的话来看,那么它认为与我们的内因有一定的关系。大家看到了,这种反复发烧的咳嗽,通常容易在气温突降,或者说天气突然发生剧烈的变化的情况下发生,可是我们也看到了,在同样的发病原因的影响下,也有总是只有少部分人得病,比如说天气变化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是没有得病的,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没有内因条件。任何疾病的发生,从内经的角度来讲,都认为是内因与外因的结合。再回到刚才的那段话当中,“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克之,则为肺咳”,这句话指出,我们在诊治反复发生的或者说慢性的咳嗽的患者的时候,我们要看到它的发病原因不仅仅有外因,更要看到它的内因。从内经的角度来看,它认为与脾胃有很大的关系,“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这只是一个举例而已,比如说人总是爱吃生冷寒凉的东西,那么他的脾胃阳气就会受伤,脾胃当中就会有寒,这种寒邪就可以沿着手太阴肺经进入到肺当中,因为手太阴肺经是起于中焦胃的,脾胃当中的寒邪沿着手太阴肺经进入到肺以后,肺中就有寒了。这时候,如果刚好又遇到了气温的突降,外寒与内寒相合,也就是经文所说的“内外合邪”,咳嗽就发生了。因为寒邪是引发我们肺失宣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像这样的慢性的咳嗽,我们在治疗的过程当中,既要用到我们通常所用的宣肺散邪,止咳化痰等等这一类的方法,我们恐怕也得要适当的考虑一下内因,就是脾胃在种反复发生的慢性咳嗽当中的重要性。有时候,我们可能也要需要通过健脾益气等等这些方法去培补脾肾、配补脾气,进而来提高这种咳嗽的疗效。我们从句话当中看到了,即便在讲肺咳,皇帝内经仍然认为它与脾胃有一定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在《素问-咳论》篇的最后,它讲到了一句话,“此皆聚于胃,关于肺”。这句话可以说是对刚才一开始”五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这句话的进一步说明。五脏六腑都与咳嗽有关系,但是在这其中,我们还要抓住最重要的与咳嗽关系最密切的两个字,一个就是“肺”,一个是“脾胃”。因为咳嗽发生的病位就在肺,肺当然是咳嗽必须要重点考虑的一个器官,另外,由于刚才我们提到的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胃,那么就通过经络的联系,肺与胃或者说与脾胃就有紧密的联系了,脾如果有了任何的病变或者问题,它的病邪就可以从通过手太阴肺经进入到肺脏中,进而在遇到外因的情况下诱发咳嗽,所以脾胃与关系与咳嗽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后世中医有一句话叫做“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深刻地指出了脾胃在咳嗽这个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我们治咳嗽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脾胃,或者消化功能在这个病发病过程当中的重要性。这就是我们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观点的充分的体现。
在《素问-咳论》篇当中还有另外的观点,原文是这样说的,“五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五藏各以其时受病”是说五藏往往都是在自己所主的时令季节里面受邪,进而发病的。如果五藏不是在自己所处的时令季节里发病,那么一定是与相应的时令季节相通的,那藏脏先得病,进而传到这个藏的,拿肺来说,“五藏各以其时受病”的意思就是讲,只有秋天发生的咳嗽才是肺自身直接受邪的,因为肺通秋天,“非其时各传以与之”那就是说,如果不是秋天发生的咳嗽。比如说春天发生的咳嗽或者夏天发生的咳嗽,冬天发生的咳嗽,这些季节发生的咳嗽就一定是与些季节相应的藏先受邪,再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传给肺,进而造成咳嗽的。比如说春天发生的咳嗽内经就认为是肝先受邪传给肺的,夏天发生的咳嗽是心先受邪,然后传给肺的,冬天发生的咳嗽是肾先受邪,然后传给肺的等等。在这篇文章当中,它说了一段话,“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长夏则脾先受之,乘秋则肺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把时令季节与五脏的关系,以及时令季节与发病的关系,充分的体现出来了,换句话讲咳嗽病和其他所有病的发生都是一样,在我们诊治的过程当中,要考虑到季节因素对这些病的影响,那么春天治咳嗽,我们要适当的考虑肝(对肝的调节),冬天治咳嗽,我们恐怕要考虑对肾的调节,夏天治咳嗽要适当的考虑对心的调节,当然具体怎么去调,怎么去把肝、心、肾,融入到对咳嗽病的治疗当中,还要看患者具体表现出来的情况,以及四诊合参以后的结果。
总之,这篇文章给我们提出了样几个重要的观点,如果我们把“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以及“此皆聚于胃,关于肺”还有“五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几句话联系起来看的话,我们可以样来说,咳嗽的发生,既和外因中的气候季节因素等等这些有很大关系,更与我们人体自身内部五藏六腑功能失调,特别是肺自身含有脾胃的功能失调有很大的关系,也正是我们祖国医学整体观的两个方面的完整的体现,人不仅自身是有机的整体,更与天地之间是有机的整体,自身的整体性破坏了或者人与天地之间的整体性被破坏,都会引起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