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下午,第36期教学创新工作坊在教师发展中心206室举行。本期工作坊由我校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胡小勇教授为各位老师带来以“从线上到线下,疫情防控下的混合式教学新常态”为主题的分享。
胡小勇结合信息化教学专业知识和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自身开展过的大量在线教育理论及实践经验,从疫情下的创新实践谈起,围绕“在线课程:‘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万人课堂:理解和优化MOOC的方法”、“从MOOC到SPOC:落地常规专业课程”、“我们的SPOC:‘互联网+’的六维实践”等四个方面为参加工作坊的老师们作了精彩的解读。
胡小勇认为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们国家开展的“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创新实践既保证了广大师生教与学的正常节奏,也是一次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大练兵。他介绍了我国目前主要的几种线上教学模式以及当前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指出即使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时期,在线教学也应当发挥其“补位不缺位”的作用。
站在“互联网+”时代的风口,要通过互联网探索新型教育服务模式、挖掘与共享优质资源和优质师资为教育赋能。通过与美国慕课的运用与发展对比,胡小勇指出要从新技术、新课程、新运用三方面着手,提升在线形式常态化应用的意识,推动在线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
MOOC作为大规模在线学习的免费课程,近年来在中国也得到快速发展。胡小勇以MOOC为例,向我们剖析了MOOC发展中存在的辍学率高和学习相对浅层次两大问题,提出应从优化课程设计,研究教法、学法,开展分组学习等方面改进MOOC,并进一步指出“互联网+”背景下MOOC的发展趋势 。随后,胡小勇向我们介绍了SPOC。与MOOC的大规模开放相比,SPOC的主要特点就是小型和私有化,这也适应了部分学习者的需求 。
结合相应理论,胡小勇详细分享了他主讲的《教育传播学》这门课程中对于SPOC的相应实践。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他创新性地探索出了“互联网+”的六维教学实践模式,即微课自学、问题导学、学案助学、小组互学、BYOD辅学、评价促学。胡小勇也谈到了他在具体操作这个模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诸如如何实现微课形式多样化、如何有效落实小组互学、如何有深度的提问等,并分享了他的解决措施与相关看法。
胡小勇指出,“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学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规模化在线教研应该成为新时代教育崛起的一大亮点。他也呼吁在场的教师以及所有的一线教师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实现教学与教研的创新发展。在最后的互动环节,胡小勇与参加工作坊的老师进行了深度交流,并一一回应了老师们在开展在线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交流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