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主题确立的依据、本质及其意义
陈金龙
(华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摘 要]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事实、历史成就、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主线的高度凝练,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主流和本质的集中概括。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主题,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分期、百年历史成就总结、百年历史叙事、百年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评价和中国近现代史主题的确立提供了参照和坐标。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历史主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主题如何概括和表达,是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主题的高度凝练和集中概括,为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叙述和评价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提供了坐标和参照。
一、确立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主题的依据
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奋斗目标,历经百年探索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各方面的基础。
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亡之时,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便开始探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中国共产党谋划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都蕴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向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始终。党的二大通过的宣言将“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2]作为党的最低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机关报《向导》发刊词提出,反抗国际帝国主义的侵略,目的在于“努力把中国造成一个完全的真正独立的国家”。[3]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党的使命和追求,而且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主义担当,力求改造中国与世界,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连通起来,担负世界革命的重任。1926年,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的报告中,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4]1935年12月,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的名义发表《对内蒙古人民的宣言》,号召内蒙古人民起来抗日反蒋、共同战斗,“避免民族的灭亡,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5]尽管这里是在日本侵华背景下针对内蒙古人民来说的,但表达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望和诉求。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紧迫性凸显。1938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中共十七周年纪念宣传纲要》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党,也是“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先锋队”。[6]这里蕴含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要求、应对时局变化的政治智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自觉与责任担当。毛泽东在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时,强调以中华民族为主体建设新社会、新国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具体化。[7]1941年6月,中共中央在部署中国共产党成立20周年纪念时,要求在党外深入宣传中国共产党20年来的历史“是为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历史。他最忠实地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8]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维度揭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线,勾勒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有利于彰显中国共产党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通过现代化改变落后面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54年9月,毛泽东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提出,准备经历几个五年计划,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9]工业化、文化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周恩来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开始谋划国家现代化,提出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10]这是国家现代化的四个重点领域,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随着世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规律认识的深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成为国家现代化的重点领域之一。1964年12月,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将“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11]作为“四个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并将时间限定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实际上是对标世界现代化的先进水平,谋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步骤、实践进程。
改革开放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为明确。党的十三大报告开始使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概念,并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界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赋予初级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党的十五大报告在诠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时重申初级阶段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12]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伴随。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维度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阐释,提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的前景”,[13]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中国共产党担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并要求全党始终保持“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14]改革开放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紧迫感增强。
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摆上党的议事日程。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5]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诠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6]中国梦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通俗表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赢得了全党全社会的关注和认同。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讲话中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并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内涵,将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方略。
开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于找到正确道路。近代仁人志士虽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心,但难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效,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道路选择的偏差,未能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顺应时代特征和人民诉求,先后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百年探索,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谋略和智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实践探索,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条道路就其具体内涵而言,就是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目标,以农民为主力,以农村为依托,以武力为手段,以统一战线为策略,以党的建设为保障。正是依靠这条道路,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民成为国家主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开辟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这条道路就其具体内涵而言,就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为目标,以和平为方式,以渐进为策略,将所有制变革与社会变革、人的改造结合起来。这条道路引领社会主义改造取得成功,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并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启迪。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40多年的实践探索,特别是新时代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日渐成熟定型。这条道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道路。[17]
奠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奋斗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的成就、作出的贡献,奠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并迎来了走向强起来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1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在赢得国家独立的同时,实现了人民解放,建立了新的国家政权。国家独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人民解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条件,建立新的国家政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政权基础。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也由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度,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党的全面领导地位,奠定了我国制度的基本框架,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根本保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经过国家工业化的努力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进行了各领域、各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些发展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长期保持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社会基础。
新时代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经过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和制度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主要领域重要制度成熟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党内法规日益完善,为国家治理、依规治党提供了制度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成熟的制度保障。新时代中国经济仍保持快速增长,并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0年,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2.3%的增长率,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上升到17%。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攻坚战的形式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底,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使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消除了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百年梦想,对人类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9年共有69个国家和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包括中国14亿多人口,总数约为28亿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世界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的人口数量翻了将近一番,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19]新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经济基础。新时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人民的政党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增强,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主题的本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主线的高度凝练,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主流和本质的集中概括。
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集中体现。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建设、改革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底气。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矢志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充分认识到人民的主体作用,时刻关注人民的生存境遇,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人民幸福是建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上的,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息息相关,离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难有人民幸福可言。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题,人民幸福实际上蕴含其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的在于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归宿。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使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更加聚焦、更加明确,涵盖面更广,站位更高。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线的高度凝练。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有主题,也有主线,历史主线是历史主题的展开和表达。“七一”讲话尽管没有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线,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之后的讲话都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线进行了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线包括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这些主线都关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不懈奋斗的历史,不懈奋斗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不懈奋斗,不懈奋斗才能梦想成真。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不怕牺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不怕牺牲的历史,不怕牺牲源于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理论探索的历史,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创造。理论探索的目的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指导,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为民造福的历史,对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来说,为民造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的所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政党领导。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主线的高度凝练。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主流本质的集中概括。历史发展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由于主观原因和客观条件限制,出现挫折和失误在所难免。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内涵十分丰富,既有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伟大成就、赢得人民认同和支持的历史面相,也有犯了严重错误、出现重大偏差,给党、国家、人民带来重大损失的历史面相,还有本着实事求是态度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彻底纠正错误、步入正轨的历史面相。尽管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有不同面相,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其本质和主流。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挫折和偏差,也是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过程中出现的挫折和偏差,不能因为挫折和偏差而遮蔽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甚至导致历史虚无主义。
三、确立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主题的意义
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主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统摄性,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分期、百年历史成就总结、百年历史叙事、百年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评价和中国近现代史主题的确立提供了参照和坐标。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分期的依据。以往在阐释中国共产党历史时,要么按照建党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来呈现,要么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来叙述。“七一”讲话依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分四个时期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进行了总结,阐明了每个历史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得的历史成就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史地位。这一勾勒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话语方式表明,划分中国共产党历史时期,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独立作为一个时期来把握,以彰显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的地位。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是更为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中国共产党历史成就总结的参照。以往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时,常用“三件大事”、“三大贡献”来勾勒中国共产党历史,即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用“三件大事”来概括中国共产党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用“三大贡献”来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三件大事”、“三大贡献”勾勒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涵盖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集中概括。“七一”讲话从四个方面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成就,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此后勾勒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要以“四大成就”来总结和概括,这更加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功绩,特别是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辉煌成就和历史地位。
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叙事提供新的范式。如何叙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有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之分,这些范式各有其合理性,能从一个侧面揭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内涵,呈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不同面相。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叙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有利于以更为宏阔的视野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丰富内涵,呈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多元面相。革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缺少的前提,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缺少的步骤,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来叙述中国共产党历史,可以涵盖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将两种范式有机统一起来。同时,依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叙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有利于避免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碎片化,增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整体性,有利于揭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流和本质。
中国共产党历史人物与事件评价的参照。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应有一个尺度和坐标,放到历史人物生活的特定时空、历史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下来分析,是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历史主题是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重要坐标和参照,既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应当成为评价中国共产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重要坐标和参照。凡是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应给予积极评价、充分肯定;凡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用不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不宜评价过高;凡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反作用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则应作出否定性评价。
确立中国近现代史主题的参照。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主题确立之后,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是什么,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努力,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也是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核心部分,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既可体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地位,也可实现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叙述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因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诞生,伴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而发展壮大,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契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的实际,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1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人民日报,2021-07-02.
[2][3]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33,181.
[4]蔡和森文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795.
[5]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495.
[6][8]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37—1949)[Z].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23,261.
[7]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
[9][10]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461,584.
[1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9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483.
[12]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16.
[1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43.
[14]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43.
[15][16][20]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0,84,70.
[17]陈金龙.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
[19]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