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要防止狭隘,更要防止肤浅 ——2021年秋季学期通识课说课活动圆满结束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推动一流通识教育课程建设,10月14日开始至11月18日期间每周四下午,第十四、十五批通识教育建设课程,第九、十批通识教育培育课程说课活动在教师发展中心举行。本次活动包括现场说课与磨课两个环节,来自15个学院的27门通识教育建设课程、培育课程分成六个小组进行了说课(课程名单详见附表),共有23个学院的90多位老师参加了磨课活动。
本次参与说课磨课的课程涵盖创新创业、艺术修养、文化传承、科学思维、社会研究和多元文化6个通识教育模块。经过前期的精心筹备,27位课程负责人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方式、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等方面,对课程进行了详细阐述。说课完毕,参与磨课的老师们就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畅所欲言,切磋交流。
除了针对具体课程的建议,老师们还就通识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教学本来就是教与学的共同体,不能说学生参与进来,把学生当成外人”,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老师们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指由学生的喜好出发,而是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为中心,从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人格塑造的角度出发,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创新考核方法,为学生创造丰富而有层次的学习体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老师们还认为,教学的过程,是让知识内在的生命能量激活、呈现的过程,不能外在于人,需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真正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学养。
对于经典著作课程,老师们就“经典文本的语境与现实的语境如何结合?”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有老师指出,经典著作并非远离生活,而是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经典著作课程需要把书中的道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结在一起,建构生活经验与读书之间的联系,作为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进入经典文本的切入点。
对于通识教育广度和深度的关系问题,有老师表示通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讲广度,也要讲深度,但深度应该是最基本的要素。通识教育要防止囿于专业局限的狭隘,更要防止单纯追求广度的肤浅,只有建筑在一定深度基础上的广度才是有意义的,所以通识教育不是通俗概论课或者是专业课程的简化版。
关于艺术修养模块课程,老师们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好的鉴赏能力是需要规训和培养的,希望课程能够一直坚持通识教育的高标准、高要求,培养学生获得欣赏美的能力,能够拒绝庸俗”。
此次活动由教务处主办,教师发展中心协办,旨在为通识课程的老师们搭建互相请益与交流切磋的平台,从而凝聚共识,共同推动通识教育课程的高质量发展。“这次说课磨课活动非常不错,特别有收获!” 老师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促使他们反思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而且还学习到了其他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们优秀的通识教育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未来会持续完善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提升通识课程教学质量。
附:2021年秋季学期通识课说课名单
2021年秋季学期通识课说课名单 | ||||
第一组(2021.10.14) | ||||
序号 | 模块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学院 |
1 | 科学思维 |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 | 刘晓艳 | 地理科学学院 |
2 | 科学思维 | 垃圾“革命” | 蓝冰燕 | 环境学院 |
3 | 社会研究 | R语言与数据分析入门 | 杨干生 | 国际商学院 |
4 | 科学思维 | 知识论导论——我们能知道什么? | 高贝贝 |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第二组(2021.10.21) | ||||
序号 | 模块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学院 |
1 | 多元文化 | 丝绸之路文明史 | 王三三 | 历史文化学院 |
2 | 社会研究 | 华南师范大学校史 | 胡列箭 | 历史文化学院 |
3 | 多元文化 | 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研读 | 汪隽 |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
4 | 多元文化 | 西方文化概论 | 张静 | 文学院 |
第三组(2021.10.28) | ||||
序号 | 模块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学院 |
1 | 创新创业 | 《科学革命的结构》导读 | 宋志润 |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 |
2 | 科学思维 | 什么是科学 | 张旺君 |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 |
3 | 社会研究 | 关于残障,你应该知道的事 | 李春晓 | 体育科学学院 |
4 | 创新创业 | 劳动通论 | 赵麑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第四组(2021.11.4) | ||||
序号 | 模块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学院 |
1 | 社会研究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 | 李盛兵 | 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 |
2 | 社会研究 | 技术、文化与教育 | 焦建利(周晓清代表) |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
3 | 社会研究 | 家庭、社会与学校 | 刘剑玲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4 | 社会研究 | 陶行知教育思想 | 冯生尧 | 教育科学学院 |
第五组(2021.11.11) | ||||
序号 | 模块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学院 |
1 | 文化传承 | 《礼记》名篇导读 | 余琳 | 文学院 |
2 | 文化传承 | 汉语诗词格律与古典诗词创作 | 田范芬 | 文学院 |
3 | 艺术修养 | 中华经典诵读艺术 | 雎凌 |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
4 | 文化传承 | 中国文化概论 | 孙雪霞 | 文学院 |
5 | 文化传承 | 《庄子》四讲 | 孙雪霞 | 文学院 |
6 | 文化传承 | 中华诗词之美 | 孙雪霞 | 文学院 |
第六组(2021.11.18) | ||||
序号 | 模块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学院 |
1 | 艺术修养 | 钢琴音乐赏析 | 陈雪慧 | 音乐学院 |
2 | 艺术修养 | 走进芭蕾 | 仝妍(尹悦代表) | 音乐学院 |
3 | 艺术修养 | 中国合唱之美(1)、(2) | 苏严惠 | 音乐学院 |
4 | 艺术修养 | 法国艺术史 | 李爽 | 国际商学院 |
5 | 艺术修养 | 流行音乐导论 | 万钟如 | 音乐学院 |
作者/通讯员:教务处 教师发展中心
来源: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