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中心

行动 回归 反思 提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活动报道】新形态教材建设经验分享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新闻报道2022-05-17 11:12:34来源:华南师范大学点击数:收藏本文

【活动报道】新形态教材建设经验分享

5月12日下午,第54期教学创新工作坊在教师发展中心308举行。本期工作坊以“新形态教材建设经验分享”为主题,邀请华南师范大学王小菁教授、黄明喜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有来自一校四区30多位教师参与本次工作坊。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陈启买主持了本次活动。

1.jpg

王小菁教授分享植物生理学新形态教材建设

2.jpg

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陈启买主持活动

首先,王小菁以《植物生理学新形态教材建设》为题,她从“什么是新形态教材”“《植物生理学》新形态教材建设”和“编写体会”三个方面和参与工作坊的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王小菁讲述了《植物生理学》这本的教材的历史沿革和出版历程,并详细介绍了第八版教材修订的思路和做法。该教材由我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潘瑞炽先生主编,自1958年至2012年共出版了文革前2版和文革后7版。在前面7版的基础上,王小菁带领团队修订和编写了该教材的第8版。2021年10月,《植物生理学》(第8版)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

33.jpg

在第8版修订的过程中,王小菁直言压力很大,一方面要继承传统,另一方面还要与时俱进,体现以生为本。在建设目标上,王小菁认为纸质教材要做到经典、精要、主线清晰、厚度变薄;在数字课程方面,多媒体资源要丰富多样,拓展内容要反映前沿,实现及时更新。要让教材更方便教师授课,让学生更容易掌握重点,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共享和课程持续建设。

王小菁指出“教材一定要体现出学科的发展前沿和趋势”。第8版教材将植物生理学原理与全球生态环境、绿色农业、健康医药等重大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反映出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和进展;在修订和编写过程中注重弘扬我国科学家的突出贡献,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jpg

最后,王小菁针对自身编写教材的经历分享了几点体会,教材体系烂熟于心,前沿进展持续追踪,海里信息梳理重点,相关内容取舍合理,章节编排逻辑通顺,文字应用精益求精。在此基础上,纸质教材和数字化教材必须编排合理。

黄明喜以其作为主编编写的两本新形态教材《简明中外教育史》和《〈论语〉教育智慧品绎》为例,从“何谓新形态教材”“新形态教材如何设计”“新形态教材中数字化资源的具体形式及要求”三个方面分享了编写新形态教材的经验。《〈论语〉教育智慧品绎》是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并荣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与此配套的教材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4.jpg

黄明喜教授分享新形态教材建设

  新形态教材是纸质教材和数字课程(基础版)有机融合的新型教材。谈及新形态教材内容的设计,黄明喜认为可以针对不同学科的课程特点和教学需求而有着不同的侧重。对于高等数学、物理等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教材,其数字课程(基础版)通过大量演示程序、动画、微课等动态、直观的数字资源,以形象化的手段取代繁琐的文字描述,弥补传统教材在表现形式上的不足,同时有效控制纸质教材篇幅,使得主线清晰。专业性较强的教材,则可根据其课程的直观性或实践性强的特点,侧重彩色图像图片、实验实习操作、工程应用案例等内容,以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为了不使教材内容过于庞杂,辅学类内容可以放在数字课程中供学生学习。

5.jpg

最后,黄明喜通过辅学类、资源类、拓展类三张图表,简明扼要地向参与工作坊的教师展示了新形态教材中数字化资源的具体形式及要求。同时他也强调纸质教材和数字课程要做到一体化设计,即内容和形式一体化、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一体化、纸质教材和数字资源一体化。

6.jpg

7.jpg

活动最后,陈启买为这次分享做总结发言,组织在场教师与主讲嘉宾就教材编纂细节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在场教师就新形态教材的概念界定、呈现形式及数字化资源制作等问题与主讲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自己对新形态教材建设的路径、意义和具体要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