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道】中心举办第44期木铎教师沙龙“从哲学省思当前教育”
4月9日下午,第44期木铎教师沙龙“从哲学省思当前教育”在广州校区石牌校园教师发展中心303室顺利举行。本期沙龙由教师发展中心和本科生院联合主办,邀请台湾省著名学者、中原大学教育研究所荣誉退休教授黄坤锦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校内共有近40位老师参加了本期沙龙。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楚鸿主持了本次活动。
黄坤锦教授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其研究领域涵盖了通识教育、全人教育、教育哲学、教育评鉴等多个方面。在本期沙龙活动中,黄坤锦教授以其广博的才识、独到的见解,为在场的老师们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
黄坤锦教授首先探讨了哲学与教育的关系,他强调哲学为教育提供根本原理,而教育则是哲学的实验室,哲学家和教育家在追求智慧的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伙伴。在讨论“知与行”的关系时,他指出,理解这一关系对于教育至关重要。
接着,黄坤锦教授分别从哲学的几个部分来省思教育,包括本体论、宇宙论、认识论、知识论和伦理学。
关于从“本体论”省思教育。黄坤锦教授引用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强调教育应该关注事物的功能、形式和材料,其中功能是最为关键的。柏拉图的“重知主义”和亚里士多德的实证方法,为教育目的和本质的探讨提供了重要视角。
关于从“宇宙论”省思教育。黄坤锦教授通过对比“本体论”下的“创造论”和达尔文的“进化论”,阐述了学校制度和学校功能是如何确立的。他指出,教育应当适应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强调学校的功能在于培养尖端人才。
关于从“认识论”省思教育。黄坤锦教授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和洛克的“经验主义”出发,探讨了人类如何获取知识。他强调,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并锻炼记忆力。他还阐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关于知识获取的观点,如陆象山的“明心见性”和朱熹的“格物致知”,并指出中国教育更倾向于陆象山的思辨方法。
关于从“知识论”省思教育。黄坤锦教授分析了必修知识和自由任选知识的特点,进而对比了中西教育目的和方式的不同。
关于从“伦理学”省思教育。黄坤锦教授引用了康德和杜威的观点,讨论了教育在培养人类道德责任方面的作用。他指出道德伦理是我们立身处世的准则,影响着学校里的教育方法和行为准则。
最后,黄坤锦教授介绍了反智主义、存在主义和建构主义等哲学流派,强调了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教育应引导学生自我建构,实现个人价值。他以“望远镜”“显微镜”和“透视镜”三个比喻,鼓励在座的老师们应树立远大的目标,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反思过去、探索未来和积极把握当下。
本次沙龙活动不仅加深了老师们对哲学与教育关系的理解,也为他们在实际教学中省思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现场的老师们积极提出问题与黄坤锦教授进行互动和深入交流。老师们纷纷表示,黄坤锦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见解独到,对他们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