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中心

行动 回归 反思 提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活动报道】中心举办第85期教学创新工作坊“数智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创新应用”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新闻报道2024-11-19 16:09:00来源:华南师范大学点击数:收藏本文

【活动报道】中心举办第85期教学创新工作坊“数智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创新应用”

 

11月14日下午,第85期教学创新工作坊在石牌校园教师发展中心308室顺利举行。本期工作坊以“数智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创新应用”为主题,邀请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尹睿教授主讲,吸引校内众多教师参与。

活动中,尹睿深入阐述了数智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的必要性、教育教学理念和创新应用实践,为在场教师带来了具有实用价值和启发意义的专题分享。

image.png

尹睿首先介绍了数智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的背景,包括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演进、内涵界定等。她指出,随着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重要发展趋势,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数字素养,能捕捉和使用好课程教学中生成的学习数据,为开展精准教学提供有效依据。

image.png

接着,尹睿详细解读了数智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的理念。她介绍了区别于教师教学经验的“数据驱动教学”理念,即教师需要具备多维度数据意识,采集学生学习的文本、语音、动作、表情、眼动、生理等多模态数据,认识数据价值并掌握数据可视化呈现方法,运用工具处理数据以优化教学。她还介绍了“人机协同学习”理念,即“人机”作为共生单元,协同构成学习双主体,协同工作、双向增益,通过多种协同交互方式实现智慧共生发展。此外,尹睿还介绍了个性化学习的理念和实施。她表示,借助知识图谱、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个性化学习已具备实施的条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独特性和学生差异定制教学内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建智能体来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

image.png

随后,尹睿分享了数智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的具体实践。她展示了数智技术赋能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此类课堂可实时采集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的多模态数据,多样建模分析并即时评测反馈,经预学、诊断等环节达成数据联动,实现教学优化。对于数智赋能生成式课堂,尹睿以自己主持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小学教育技术应用方法实验》为例,展示了以数字化教学平台和工具为支撑的人机协同学习、备课、授课、评价和反思过程。对于数智技术赋能的个性化学习课堂,她介绍了此类课堂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以知识图谱为依托构建学生模型,通过感知学生的问题需求、匹配相应资源、学习路径跟踪反馈等流程定制学习目标,实现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把握。

image.png

活动最后,参与工作坊的老师就数智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中遇到的困惑、平台选择、工具使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