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中心

行动 回归 反思 提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活动报道】中心举办“人工智能驱动教育革新——高校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系列教学创新工作坊(第86-87期)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新闻报道2024-11-21 17:01:00来源:华南师范大学点击数:182收藏本文

【活动报道】中心举办“人工智能驱动教育革新——高校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系列教学创新工作坊(第86-87期)

 

11月15日,由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人工智能驱动教育革新——高校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全国直播培训在我校教师发展中心举办。其中,“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与教学策略”及“人工智能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两专题同时作为我校教师发展中心第86-87期教学创新工作坊,校内40余位教师共同参与了线下研修活动。广州应用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院长黄卫祖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穆肃教授担任了本次活动的主讲嘉宾。

黄卫祖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学生中心的智慧课堂转型”,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其对教学模式的革新。

image.png

黄卫祖首先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以及人工智能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的政策背景。他指出,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指数级发展,催生了对教育教学模式的重构需求,人工智能赋能的智慧课堂转型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和重视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将教学大纲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与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为实施智慧教学奠定基础。

随后,黄卫祖就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如何推动教育领域变革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表示,大模型技术使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从简单的自动化到复杂的推理能力,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逐步实现教育个性化和学习效率提升。他阐述了“三元融合”的教育理念,即教育园、科技园和产业园的深度融合,并分享了通过项目化学习(PBL)和人工智能平台支持来实现教育教学转型的实践经验。

image.png

针对教师如何提升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关键能力,黄卫祖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制定本地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开展人工智能能力培训和支持项目,以及开发和利用基于绩效的评估工具等。他强调,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适应技术变革,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和提高教育质量。

穆肃则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根’‘本’‘行’”,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必要性、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赋能下的教学创新举措。

image.png

穆肃认为,教学需要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目标的变化,特别是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需求的增加,使得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新的教育目标,因此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助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接着,穆肃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给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带来的改变。她指出,通过算法的进步、海量数据的训练以及不断的反馈和改进,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具备了内容生成和一定思维链的能力,能够在教学中扮演多种角色,支持个性化学习服务、人机对话式教学、一对一问答式教学等,为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教研过程提供全面支撑。教师可以根据学科和课程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新的教育模式和学习路径。

image.png

随后,穆肃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创新举措,包括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以及基于数据和学习分析做出教学决策等。她展示了几所高校的数字化教学实践案例,这些案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使得教学更加个性化和高效,能更好地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

本次系列工作坊活动通过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创新应用,为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也引发了大家对未来教育模式的深刻思考。

据悉,“人工智能驱动教育革新——高校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培训作为全国直播课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共计培训3天(11月15日-17日),主会场设在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全国共有数百人参加了线上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