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中心

行动 回归 反思 提升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漫谈 »

高校怎样才能不把师生视作数字和符号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教学漫谈2016-11-22 10:30:00来源:《中国科学报》点击数:收藏本文

高校怎样才能不把师生视作数字和符号

明年,我国将实施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10月29日在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暨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透露,教育部将于今年年底、明年年初颁布实施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的教学质量标准,作为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国家标准和基本要求。

实施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最需要解决的是高校如何将人才培养作为核心的问题。如果这一问题不解决,高校“重视教学”“重视人才培养”就会泛化、抽象化。表面上,在专任师资比例、学校实验室图书馆配备、课程开设上都达到国家标准,但是教师的心思却用在科研上,实验设备被闲置,一些课程只是“挂羊头卖狗肉”。

林蕙青指出,“学生和老师不是符号和数字,高校要深入、具体地推进人才培养工作。”这表明,教育部领导对高校的人才培养问题已有深刻的认识。确实,当前有的高校就是把学生和教师视为数字,在数字上达到评估、考核要求就行,求量不求质。这和高校盛行数量考核指标有关。包括在科研上也实行数量考核,只是相对于科研数量考核可体现学校办学政绩来说,高校对教学采取的数量考核基本上是教师工作量的要求。对教师的教育投入、教学创新、教育效果并不关注,对学生则只关注毕业时的就业率、考研率,而忽视过程培养和过程质量监督。这一问题不解决,就是实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高校也只会关注如何在数量上达到国家标准,难以解决本科教学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在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时,需要推进高校进行三方面改革。

一是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给学校自主设置学科、专业、课程,开展特色教育教学的权利。高校没有自主权,就会千校一面,迷失办学目标和定位。近年来,一些学校为何追求高大全,想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不愿安于自身定位,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就是因为学校没有自主权,学校办学领导追求政绩。而众所周知,“数字出官员,官员出数字”,在学校,校长是官员,学校办学行政化的环境中,这一逻辑在高校领导中也适用。

二是在高校内实行教育和学术本位管理,对教师的教育能力与教育贡献实行教师同行评价而非行政主导的评价。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评价、考核是由学校行政制定评价标准,再由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因此,评价特别重视可以展示的学术成果,诸如论文、课题、经费、获奖,却对教师的工作状态、教学过程不关注。这不但引导教师功利地对待教学与科研,而且也功利地对待学生,在评价、考核学生时,没有过程管理、过程评价,而只是学期末进行一次考试。针对这种教学评价、管理方式,加之教师上课不投入、枯燥乏味,有的学生就逃课,请他人替课,考试前临时抱佛脚。

只有实行教师同行评价,才能扭转这种情况。在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给本科生上课是对所有教授的基本要求,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例外。教授给学生上课,如果是大课的话,要配五到六名助教开研讨课;同时,每门课在学期中,要求学生读八九本参考书(针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针对理工科则要完成规定单元实验),对学生进行三到四次考试(或撰写三到四篇课程论文)是很普遍的。这让国外学生都深感学业压力大,我国留学生甚至感慨读国外大学每年都像国内读高三。

三是建立学生淘汰机制,实行宽进严出或严进严出,以此确保每位拿到学位的本科生货真价实。我国已有部分学校对学生进行淘汰,但是,淘汰机制还不健全。主要原因是这是学校对学业不合格学生的单向淘汰,而非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包括进大学时,学校自主招生、学生自主申请,拿到多所大学录取通知书再选大学;进大学后,自由申请转专业和转学,如果对学校和专业不满意的话,学生可提出申请。这就让大学也面临被学生选择的压力,也给被大学淘汰的学生其他选择的机会。在这样的办学制度下,大学不敢不重视教学质量。这就是美国不少社区学院也有一流的教学水平的原因,这些学校靠一流的教学,更低的学费吸引学生选择,从本校修读两年获得副学士学位后,可以申请转学到其他院校,包括名校。

提高我国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已经谈了二十多年的话题了。近年来,一些高校也出台了人才培养改革措施,包括小班化教学、探讨式教学,改革标准化百分制评价,实行等级评价等。落实这些措施,都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系统改革。而前述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实行教师同行评价,扩大学生选择权的改革,都在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有明确提及,这需要教育部门、高校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