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勇:什么是教育自觉?
领导、管理、研究、实践教育事业需要一种情怀。“情怀”这两个字,既有温度,又有深度。“温度”就是对教育的热爱与尊重,“深度”就是对教育规律、教育科学的坚守。这一切,最终都体现为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内在发展需求的满足。
什么是教育自觉?
教育者,无论是领导者,还是研究者、实践者,都应该有教育自觉。什么是教育自觉?一句话,就是从内心深处尊重教育的专业性。领导、管理、研究、实践教育事业需要一种情怀。“情怀”这两个字,既有温度,又有深度。“温度”就是对教育的热爱与尊重,“深度”就是对教育规律、教育科学的坚守。这一切,最终都体现为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内在发展需求的满足。
人文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要深化对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教育学对教育下的最简单的定义就是,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现象。那么,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其本质是什么?教育家们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我始终认为,人文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者要带人走向教育教学
教育是一项最需要人文情怀、人文精神、人文品格的社会现象。在这里,教育者迫切需要带着“人”走向教育教学活动,而不是一味带着“知识”走向人,拿着教材生硬地向儿童脑袋里灌,而失去了对儿童本身的研究和尊重。对儿童的研究和尊重从哪里开始?要从尊重生命、尊重人格到尊重完整的人开始,再到研究和尊重具体的、有差异的人,再到给具体的人以具体的有差异的教育。由此,我们研究学生、研究课程、实施课程,才真正找到了人与教育之间的有效的逻辑起点。
尊重差异才能尊重人,尊重人才有真正的教育
只有尊重差异才能真正尊重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都有其独立存在的生命尊严和生命价值。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引发每个人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将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发扬光大。差异本身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学生个性成长和职业性向培育的天然土壤。而学校教育的任务不是去填平更不是消灭这些差异,是把这些差异作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资源和条件,最大限度地尊重这些差异、合理地引导这些差异、努力地培育这些差异、积极地弘扬这些差异。总之一句话,只有尊重差异,才能尊重人;只有尊重人,才有真正的教育。
让课程改革进入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
让课程改革进入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课程是什么?我个人认为,课程是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知识——活动”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就是为儿童创造美好的教育生活。要以这一新的课程理念为引领,彻底解放学校和广大教师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的创造活力,用学校课程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全面推进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