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中心

行动 回归 反思 提升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漫谈 »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西部特点的世界一流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教学漫谈2017-06-06 09:56:00来源:中国高等教育点击数:收藏本文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西部特点的世界一流大学

作者: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

世界一流大学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要吸收先进办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扎根西部、服务国家、面向世界,努力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共性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时明确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必须有中国特色”“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期中国高校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应该办什么样的大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更为我们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认识和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综观当今世界一流大学,不管是剑桥、哈佛,还是牛津、加州理工,我们可以发现,他们虽然拥有一些共性特征,比如,培养了大批一流的人才、产生了大批一流的成果、拥有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顶尖学科等等,但这些世界一流大学并非千校一面、千篇一律,而是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他们也正是因着力打造自身的特色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可以说,与众不同不但是一所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鲜明标识,更是一所大学发展的根本竞争力所在。只靠简单地模仿、盲目地照搬别人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是不可能真正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加州理工大学因为最先在全球开展了人类登月计划、火星物质探测的最新前沿探索,开创了与众不同的学科和科研方向,才促使其能够在与哈佛、耶鲁等老牌世界名校的激烈竞争中抢占优势地位,并在短时间内成为一所世界顶尖大学。牛津大学则因其始终保持学院制的特色和传统,坚持实施高水平精英教育,培养出了包括58个诺奖得主在内的全球领袖人才和社会精英,也因此成为享誉世界的一所顶尖大学。斯坦福大学因最先开创了以“硅谷”为代表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形成了大学科技创新与地区发展互动的新机制,促使其从一所地区性大学成为全球的创新中心和世界名校。这些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轨迹和办学经验,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就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没有统一的样板,也没有完全相同的路径,而是必须立足自身办学传统、根据现有发展基础、面向未来发展方向确定一条独有的建设路径。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我们要有世界一流大学的高度和视野,要关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关注世界、关注人类、关注未来,能够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创造性贡献。特别是,要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国际竞争力,既要遵循一流大学建设的共性规律,更要保持和彰显自身的鲜明特色,努力探索既符合一流大学本质特征又适应中国国情、既符合时代需求又体现学校办学定位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

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念和谋划

面对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战略部署,四川大学提出致力于建设一个与众不同、有自己鲜明特色、有自己的思想、更有自己梦想的大学,并确立了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构想:努力把学校办成一个能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胜任未来发展挑战的大学;办成一个能产生新思想、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影响世界和人类进步的大学;办成一个能协同引领区域战略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提供经济社会发展高端智库的大学。

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中,我们一直围绕“三个如何”进行思考和探索,即如何真正将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始终贯穿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如何真正实现自身的与众不同,如何真正建成一所具有中国特色、体现西部特点、彰显川大特征的世界一流大学?我们认为,川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关键就是要在人才培养、学科和科研方向这两个方面形成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并以此全面带动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整体进程。

一方面,要着力培养与众不同的一流人才。大学有很多种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大学应该有不同的教育。川大始终将自身的深厚文化底蕴、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充分体现并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我们培养的人才不是单一、专业的匠人,而是高素养、强创新、宽视野的“帅才”,多一份人文气质、多一些人文素养,同时,更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在谈吐和气质上都能真正打上川大的烙印。因此,川大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就在于培养的学生素养高不高、能力强不强、视野宽不宽。在川大的教育质量观的引导下,我们要培养的与众不同的人才,应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协作精神和社会担当能力,更具备多学科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要努力形成与众不同的学科和科研方向。川大地处国家西部、经过“三强”合并,文理工医都具有很强实力。因此,我们必须将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区位特点所形成的独特资源环境禀赋、独有的民族文化优势,转化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最大潜力和竞争力,转化为构建一流学科和科研体系的有力支撑和重要突破口。我们认为,川大要努力形成的具有特色的学科和特殊的研究方向,应是开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未来发展的原创性研究,应是开创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支撑战略新兴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应是开创引领社会发展方向和先进文化方向、具有西部特色的独有研究。

可以说,以上两个方面的与众不同,应是川大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突破口和竞争力所在。

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动与举措

近年来,四川大学始终围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西部特点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思考和谋划,以培育与众不同人才、建设与众不同学科和科研方向为突破口,并以此全面带动学校系列改革创新,特别是2016年,全面开启省市校共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努力探索一条中国西部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子。

以一流人才培养为核心

以一流人才培养为核心。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涉及方方面面,但其核心是培养一流的人才。要在短期内实现学校办学指标全部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首先应把川大办成一个最好的本科教育的大学,即一所提供精英教育的学校、一所能提供每个学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教育的学校、一所能培养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潜质与能力的学校,让每个学子不论出身、贫富,都能在川大校园里公平地接受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宽广视野、开阔心智和理想气质,更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协作精神和社会担当能力的人才。

为此,学校全面实施了具有川大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开设了《中华文化》必修课和人文大讲堂,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川大独有的文化熏陶中,不仅有知识、更有文化,不仅有智慧、更有责任、胸怀。 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核心是实施“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的小班化、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万门课程建设,让每个学生在川大都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教育。着力打造1000个左右的学生学术社团,作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潜质的第二课堂。同时,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了“双创”教育改革行动计划18条,实施了多学科交叉培养计划,着力构建多学科交叉专业,建立学科交叉课程体系,并从学籍管理制度上鼓励、支持并要求学生具有跨学院学习的经历,使学生具有多学科的知识面,具有更强的后发优势和竞争力。

以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

以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关键要靠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来支撑。为此,学校始终按照世界一流大学标准和要求,着力建设一支品德高尚、学术卓越、教学优秀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以抓青年人才、抓高端人才为重点,坚持引育结合,全面实施了 “高端和全职外籍教师引进计划”等七大计划,面向全球吸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人才。着力推进人才人物工程,设立了近5000万元的“人才人物培育专项经费”,让每个老师只要有目标、有想法、愿意去努力、去奋斗,就有支持、有平台。全面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实行新进青年教师“双身份”“双证上岗”制度,要求青年教师要先学术、后教学,在学术和教学上都达到高标准、高要求。特别是,正在以专职博士后的灵活机制和动态管理模式来建设一支高水平、规模化的专职科研队伍,为学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和未来竞争力的持续提升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以一流学科和科研体系建设为基础

以一流学科和科研体系建设为基础。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普遍规律来看,形成独具特色的一流学科和科研方向已成为建设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和重要突破口。学校明确提出了鼓励自由探索、鼓励交叉融合、聚焦重大需求的学科和科研发展思路。

在学科建设方面,全面实施“优势学科争第一、交叉学科国际领先、基础学科做优做强”的发展战略,投入近2亿元着力强化基础学科建设,在研究空间、经费等方面给予超常规支持。同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体现川大特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兴交叉学科平台,特别是,正在筹建全球首个以实体载体促进人文与科技融合的“文化艺术与科技创新汇聚中心”。

在科研方面,设立了专项培育基金和科技创新项目库,让每个老师和团队只要有创新想法、提出研究计划,就可申请立项支持,引导教师开展具有原创价值的自由探索;同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未来颠覆性技术,在生物治疗、深地科学、先进功能材料等领域着力打造一批前沿探索平台和具有国际影响、体现西部特色的新型高端智库。

以高端化国际交流合作为支撑

以高端化国际交流合作为支撑。只有去主动关注世界、关注人类发展,只有在全球治理和国际事务中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才可能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因此,我们要以宽广的国际视野,以高端国际化来推进一流大学建设,持续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高端国际合作交流,面向全球招聘一流人才、招收优秀留学生,打造国际高端研究平台和团队,努力建设全球优秀学生和世界一流学术大师充分汇聚的国际化校园。

近年来,学校全面实施高水平国际化教育,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国际交流的经历,特别是从2012年起,每年举办为期2—3周的国际课程周,让每个学子在川大校园都可以直接聆听世界知名学者授课、与世界一流大学学生交流互动。专门设立了1亿元的“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奖学金,致力于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未来领袖人才。同时,全面推进优势互补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

以一流社会服务为重点

以一流社会服务为重点。综观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发展,始终与其所在区域共生互动、始终承担着服务和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主动把高校人才、学科、科研等方面综合优势与助推国家和地区发展结合起来,必须把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引领新兴战略产业核心技术与学校的研发重点结合起来。

学校针对所在区域特点,探索和实施了一系列独创的校地企成果转化合作基金制度,以“企业立项、企业投入、政府配套、学校研发”模式,以高校优势充分激发地方和企业的创新活力,同时,面向地方和行业需求,与成都高新区共建了“生物医学材料产业示范园”等集技术研发、中试熟化、成果转化一体化的产业技术研究院,破解立项与需求脱节、科技与经济脱节难题,促使学校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特别是汶川地震后,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了全球第一个“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致力于为全球重大灾害危机应对培养高端专业人才、提供高水平技术支撑,主动担当促进全球繁荣进步、解决人类发展难题的责任和使命。

面向未来,四川大学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根本遵循,扎根西部、服务国家、面向世界,努力探索一条符合世界一流大学共性规律、彰显川大特色的中国西部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为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