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大学老师的9个特质,你都有吗?
01.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教学热情。
这一条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却是教育界的真理。没有这一条,什么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育技术都是空话。教师只有热爱教学工作,才能主动关注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教学方面的技能。
北大教授赵凯华老师所说:“讲课是一种享受,我喜欢讲课。最关键的是老师——讲课的人,要对自己讲的东西充满激情。我们教书多年,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就是一旦上了讲台,就像一个演员进入了角色……用激情去感染听众,让他感觉被吸引,跟着你一起来学习、考虑问题。”
02.专业精深、知识广博
无论理工还是人文学科,教师都要有深刻的思想,要有全面的、甚至跨学科的知识,要有前沿和应用的眼光。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只有站得更高,眼界更宽,才能充当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博学,表现为精通专业理论,具有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的知识储备,此外,还要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今天,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理论,前沿动态及发展方向。
03.注重能力与思维方法的训练
培养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自己“悟道”,而不是灌输某种“正确”的观点或结论。比如很多数学或物理的定理需要在某种坐标系下推导、演示,但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规律本身是与坐标无关的。教学教的是思想、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单纯的知识没有用处,不会运用,也很快会忘记。
04.有承认错误的胸怀和勇气
教师要懂的比学生多,并不意味着教师每件事都要比学生高明。优秀教师不但不排斥,还欢迎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质疑,双方在事实与逻辑的基础上共同探讨。教师对不懂的东西和错误之处都坦然承认,不但不会损失“师道尊严”,反而会赢得学生的尊重,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05.授课经过精心准备,不照本宣科
教师对教学内容要烂熟于胸,信手拈来,这样才能有出色的课堂发挥和对问题与讨论的把握能力。教学是面向学生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学过程、内容安排也要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
北大数学力学系退休教授武际可老师表示,为了把这门课教好,自己曾把所有习题从头做了一遍,把所有公式都重新推导了一遍,还比较了好多本国内外的教材,认真消化课程内容。不按教材讲,用自己的语言来讲。教材只是帮助学生回忆、归纳知识点的,时间长了记不清了可以看看。但是,在教学上教师可以创造的东西其实是无限的。
06.关注、尊重和理解学生
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互动与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觉得自己受到关注才会有比较高的积极性。正如北大教授洪子诚所说,尊重学生,而且把学生有些合理的有益的知识吸收进来,在课堂里和学生一起磋商、消化,也应该看作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07.紧跟时代与科技前沿
这也是教好课的一项重要内容。优秀老师始终关注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当前社会中的应用及与前沿工作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使课程生动有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08.对于教育技术合理的应用
老师们普遍认为以电脑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资料保存整理、内容展示方面有其优势,但不能夸大技术的作用。教学的思想,实物与实验的演示,现场参观学习等是技术无法替代的。讲课切不能象做学术报告一样放PPT。
09.重视基础
基础理论是课程的核心,最基本的东西要反复讲,并在以后的课程中不断提升,使其与应用及前沿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时间长了,大部分所学的内容都会忘记,基本的理论与应用的思路才是最重要的。
国内高校一度兴盛“教学是良心活,科研是自留地”的说法,但其实,一位优秀的大学老师,不仅要在实验室和论文之间辗转腾挪,也要在讲台上发光发热。教授,教授,既教且授,教授的本意是教导学生成材,“传道受业解惑”是老师最基本的职责,即使是如施一公教授这样的科研大牛,不也每年都在坚持给本科生上课吗?愿我们高校也能有越来越多充满教学热情的老师,去培养出明天的国之栋梁。
来源:由麦克思研究综合整理自《中国大学教育》2009第3期、新浪博客等
编辑:吕慧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