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发展太快,你能跟上它的步伐吗?
从“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到“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均被提及,这似乎预示着人工智能(AI)时代已经到来。
对人类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使计算机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推理、交流,这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人工智能。不知回想起2017年5月围棋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洁九段完败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狗”(AlphaGo)的场景是否还会让你感慨科技的神奇。那么未来会不会有贝塔猫、伽玛兔给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比如人工智能将对你的教师生涯产生怎样的影响?
01 机器人很难取代你,而且能帮你的大忙
说到人工智能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影响,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未来我的工作会不会被机器人抢走?”2013年,英国牛津大学发布了一份名为《就业前景:哪些工作最容易受到计算机自动化的挑战》的研究报告,研究者在分析了702种常见职业后认为,需要大量社交、创造性的工作,或是需要技巧、灵活运用技能的工作,机器人都难以取代。
于是你可以在报告结尾处长达16页的列表中幸运地发现,高等教育管理者和高等教育教师分别以1%和3.2%的几率,位列未来被“计算机化”可能性最低的职业排名的第52位和112位。
接下来还有更好的消息带给你,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不仅难以撼动大学教师的工作岗位,而且还可能助你的教学工作一臂之力。
学生问题多?虚拟助教帮你回答
为学生答疑解惑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但是如果海量问题集中向你涌来,而你也想一一解答却力不从心,这时希不希望有个人来帮你分担?这就是虚拟助教存在的价值。最出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助教吉尔。
2016年4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教授阿肖克•戈尔开设的一门人工智能课程临近结束时炸开了锅。作为一门每学期有300多名学生学习的核心必修课,学生在课程网络平台上发布的超过1万条实时信息让戈尔教授和他的8名助教解答起来忙碌不堪。
不过当戈尔发现,学生询问的问题相对固定,通常与期末考、课程大纲和课程安排等相关,于是就“偷偷地”设计了一款人工智能程序“吉尔”作为助教与学生进行在线互动,缓解了任课教师和助教的工作压力。
虚拟助教的上岗并不意味着人类助教即将失业。毕竟目前来看它只是负责机械性地回答一些诸如正确的文件格式、数据使用,以及教职员工的日程安排等有客观答案的问题。而一些更为复杂的问题,还是需要人类助教负责回应。
为开放性试题评分成本高?计算机先帮你挑错
在给学生作业或考试评分时,对开放性试题(如作文)的评价对教师而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大型课堂为个人提供反馈更是如此。一些人相信,由于学生的回答有其固有的句法和语义结构,因此只需对计算机“稍加训练”,用人工智能系统取代人类反馈是很有可能的,而且其成本要比靠人打分低得多。
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密西根大学的教师就开始用计算机给学生改论文作业了。这个由该校教师团队研发的辅助评分工具M-Write,利用文本自动分析技术,借助不同的算法(如词汇匹配、题目匹配)分析学生提交的文章内容,从而找到学生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老师还能通过语义分析的结果,找到在写作上需要帮助的学生。不过在将最终评分反馈给学生之前,教师还需要先对计算机的打分结果进行核对,并进行一定的修正。
类似的应用中国高校也在尝试。2017学年末,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的11位外国留学生完成了一份特别的中文试卷——批卷老师为来自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系统。在这批试卷上,阿里AI用代表不同意义的符号在试卷上,精确地圈出外国留学生们的多词、缺词、错词和词序错误等错误的位置,完成了对作文的批改,其准确率和细致程度接近甚至超乎人类的水平。
希望教学个性化,学习系统助你做出正确教学决策
如果要问当今高等教育领域最当红的技术是什么,自适应学习技术一定会被反复提及。“它将让学习系统自动调整课程、学习材料或学习活动,以符合学习者个人情况、性格和需求,从而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由国际新媒体联盟发布的《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在2015—2017年连续三年预测自适应学习技术未来将在高等教育中被普遍采用。而人工智能无疑为其在教育领域更好的使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自适应学习系统可以利用基本的人工智能算法,基于学生的学习经历“算出”他们需要学习的内容,更好地实现学习个性化。同时对教师而言,由于此类系统可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这也有助于系统向教师反馈数据、提供信息,以便分析和了解某位学生及其班级的整体需求,协助教师做出正确的教育决策。
02 对大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跟上AI的步伐
人工智能技术在给教学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实也在默默地给大学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咨询管理公司盖洛普联合美国东北大学今年联合开展的一项有关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的研究显示,虽然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美国人表示“有些担心”或“非常担心”因新技术的产生导致自己失去工作(没错,这个数字看起来并不高),但大多数人对未来如何能够掌握所需相关技能表示出担忧。
接受调查的人中一半以上认为,如果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失去了工作,他们需要接受更多的教育才能找到类似的工作。然而只有18%的人对获得这种额外教育感到“非常有信心”。
那么谁将是负责给予此类教育的绝佳人选?49%的人认为雇主提供的在职培训或其他培训应该承担起这项职责,另外还分别有21%和16%的人寄希望于大学校园及大学在线课程提供的证书、认证和学位授予项目教育。但接受调查的大学毕业生群体中,只有22%的人表示他们的学位提供了与人工智能协同工作所需的技能。
东北大学校长约瑟夫•奥恩曾表示,大学需要适应即将发生的人工智能革命,这意味着学校必须提供有关“只有人类才能完成工作”的教育。这恰恰给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的课程设计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人工智能目前还难以具备的素质,如创新性、创造力,在技术领域知识的传授中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毕竟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讲授的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即便这个岗位不会被淘汰,你可能也会被这个职业的要求所淘汰。
转载自:麦可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