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中心

行动 回归 反思 提升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漫谈 »

中国大学多语种人才培养进入发展新时代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教学漫谈2019-06-12 16:49:00来源:华南师范大学点击数:收藏本文

中国大学多语种人才培养进入发展新时代

语言在文明对话交流中,不仅仅是对话的媒介工具,也是文化价值的载体。发展国家和个人多语能力,正是欣赏文明之美、增进交流互鉴之所需。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的主导地位和多语的普及是两个相关但又相互矛盾的事实,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探讨多语教育必须面对的话题。

5月31至6月2日,由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和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协办的“多语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海上论坛”青年学者工作坊在同济大学举行。共有来自全国70余所高校的近两百位外语教师、研究生参会。会议采用多语方式,多方位展示外语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了新时代外语多语人才培养等重要议题,为多语种交流创新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丹麦罗斯基勒大学的Hartmut Haberland教授在会上指出,尽管单一语言的全球传播能促进人员、信息和思想的交流,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对其他语言的需求将变得更加迫切。无论国家、企业还是科研机构的语言政策,都必须在统一性和多样性之间取得平衡。

培养外语多语人才,必须要在英语和非通用语种之间找到平衡点,换言之就是要打破语种之间的壁垒,多语种协同创新。大学机构、地方、乃至国家则应在教学科研政策制定上促进多语共建共赢的创新模式。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文秋芳教授和团队围绕高校多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机制与实践,自2009年起尝试校内、跨校和跨院系三种多语共同体建设模式。据介绍,她和团队在创建中采用辩证研究范式,“以解决中国外语教育中系统且关键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追求理论-实践-阐释同步优化为目标,以学习借鉴-提出理论-实践理论-反思阐释多次迭代循环为研究过程,建设成员多元化的研究团队”。

同济大学是最早开展多语教育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据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吴贇院长介绍,多语教育一直是同济外语的底色,同济素以德语见长,多语并进。2018年,同济大学入选教育部全球治理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试点院校,率先启动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在对外话语研究、区域国别人才与全球治理多语种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深度探索。在本次会议上,同济多语团队立足理工优势、多学科、综合性的校本优势,运用话语分析、多模态等研究方法,借鉴社会文化学和经济学分析框架,探讨语言的文化性与文化的语言性、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语言共同体对接的机遇和挑战等重要议题,旨在为提升国家对外话语能力、助力“一带一路”多语建设贡献同济智慧。

来自复旦大学多语研究中心的团队从国际学术交流角度,探索多语教育研究的新路。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郑咏滟教授通过采用三个实证研究的数据,展现了国家宏观政策和高校中观科研评价体系对多语种教师学术发表实践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多语种学者跨语际实践的“目的性、空间性、关联性”三维框架,深入探讨了如何突破环境掣肘、将多语资源融合为整体语言资源库、搭建外语多语人才高地。

上海财经大学多语与跨文化研究团队将语言学研究与学校特长管理学相融合,深耕企业语言管理研究,特别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员工多语能力、企业语言选择、相关语言服务进行了实证研究。就多语教育方面,团队聚焦中国高校多语教育规划,采用话语分析方法解析多语的内涵,揭示了国家/地区层面和机构层面对外语内涵的理解,特别是小语种的价值存在差距。此外,该团队也关注来华留学生教学语言信仰及选择问题,探讨如何在英文授课和中文授课之间取得平衡,以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中文推广。

本文转载公众号:里瑟琦科教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