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友群:教师评价改革的5项任务
2021年9月29日,中国教育科学论坛分论坛七——“改革教师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在京举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做了题为《教师评价改革的5项任务》的主题报告。任司长提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教师评价事关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师风是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任友群司长在2021年中国教育科学论坛上对《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任司长认为,这个《总体方案》)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是近几年中央出台的层次较高的政策文件,该文件既有宏观层面的指导意见,同时也有微观层面上的深入论述。
《总体方案》在改革教师评价方面提出了5项任务:一是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二是突出教育教学实绩;三是强化一线学生工作;四是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五是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
具体而言,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建设:
01将师德评价摆在首位,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总体方案》中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重点从三个方面常抓不懈。
(一)突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特别要强化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重视高校教师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重视高校导师和学生的关系。
(二)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加强宣传教育,坚持“德法并举”,明要求、抓学习、树典型、知规范、守底线,分级分类统筹推进师德教育;抓好“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配套处理办法、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评选、表彰优秀教师典型,开展教育世家学习宣传活动,在全国高校创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三)加强师德警示教育
开展师德专题教育,强化警示教育,对于违反师德的教师采取一票否决制。为健全预防性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全面保护,2020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建立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见》。对新入职的教师采取犯罪筛查测试,对在职教师有侵害学生的现象,坚决予以惩罚。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
02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为教师分类评价提供遵循
继续推出各级各类教师标准建设,建立教师队伍标准化体系。
(一)分类出台教师队伍建设标准
目前已经出台的标准有《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幼儿园,小学、中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等一系列文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乡村教师培训指南》、《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五个文件。
(二)加强校、园长队伍专业化建设
教师的发展需要校、园长的引领,我国在2013年陆续颁布了“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校长和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等,加强校、园长的专业发展,2017年教育部也颁布了《高等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和改进高校和中小学行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科学管理。
(三)加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关系到将来高中教育的发展,如果把这支队伍建设好,老百姓就愿意将孩子送到职业院校学习。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关于专业课教师怎么建设,“双师型”教师如何建设,怎样保障这些教师更好的发展还需要深入的调查和研究。职业院校的校长更需要具有宏观管理能力和大局意识,不仅要掌控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而且要十分清楚院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并据此做出正确的抉择。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中央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目前已经出台的有《职业学校教师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03抓住教师管理改革突破点,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对于中小学校,通过对教师队伍的评价,强化优质均衡;对于大学而言,强调通过评价,在竞争中进行突破。教师管理中,需要以“职称”作为撬动改革的支点。
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审需要在“完善评价标准,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创新评价方式,建立健全同行专家评审制度”、“实行分类评价,考虑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向农村教师倾斜,长期在乡村学校工作的教师可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总量控制、比例单列”四个方面下功夫。比如,我国现在大幅度提高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比例,但是对于高级职称评估需要出台相应的评价标准,并要求评审高级职称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有相应的理论思考。
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需要“强化师德和教育教学要求,突出教书育人实绩”、“突出质量导向,破除‘五唯’倾向”、“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实行分类评价,建立重点人才绿色通道”、“完善同行专家评审,严格规范专家评审行为”、“深化‘放管服’改革。”
04抓住教师管理改革突破点,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在重视教师职后培养工作的同时,更需要重视准教师的教育。
(一)深入实施师范类专业认证,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2017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构建了横向五类、纵向三类的认证标准体系,涵盖中学、小学、学前、支教、特教的五个认证标准,引导696所教师教育院校4000余个师范类专业培养高素质教师。
(二)深入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
推行部属师范大学示范带动,28个省份采取公费培养、到岗返还等政策每年吸引4.1万免费师范生到乡村任教的制度,印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并积极予以落实。
(三)加强高素质教师人才培养,强化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
要重点解决县以下学校优秀教师的培养,并在2021年开始实施“优师计划”,既动员六所部属直属师范大学参与优质教师的培养,再动员地方优质师范院校参与培养优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保证中国最薄弱县每年能够有10个优秀师范毕业生留在当地任教,并确保在2035年,我国最贫困、教育水平最弱的县有100多个优秀教师来自于优质师范院校。为此颁布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印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优师计划”)。推行新时代强师计划,制定组团帮扶计划,比如北师大或华东师大等+地方优质师范院校,利用北师大、华东师大强大师资和科研能力帮助和扶持地方优质师范院校,提高这些院校的师资水平和科研能力。按照这样的帮扶措施,经过十几年的培养,贫困县的师资队伍主要由优质高校培养出来的100多个教师和由地方优质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大部分教师组成。
05抓住教师管理改革突破点,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一)教师资格考试——教育部唯一的职业资格考试
严格教师职业准入,提高了教师准入门槛;开放了教师教育体系,拓宽了教师来源渠道;31个省份加入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2020年实施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改革。
(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
破除教师资格终身制,盘活现有教师资源的存量。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和教师管理;实行5年一周期定期注册,主要考察教师师德表现,年度考核情况、完成国家规定的培训学时情况;注册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