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教10大事件
回首即将过去的2022,你还记得哪些让人深刻的高教大事?年末已至,我们整理了10大高教事件,邀你一起回顾!
1.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
今年2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并公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共有147所高校入选,其中山西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湘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7所高校是新晋“双一流”建设高校。
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自主确定建设学科并自行公布。给予公开警示的首轮建设学科,应加强整改,2023年接受评价。
据了解,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将探索建立分类发展、分类支持、分类评价建设体系作为重点之一,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
2.师范院校迎来发展契机
4月14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介绍,强师计划从四大方面提出15条措施,其中包括多条支持师范类高校发展的举措。
支持50所左右师范院校加强教学科研设施建设,每校支持1亿元。
支持部分办学历史悠久、质量优质、效益明显、地方发展急需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
加大在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授予单位及授权点方面对师范院校的引导支持力度。
随后,云南省出台《云南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十项重点举措》,甘肃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方案》正式落地。12月,北京、江西也相继出台细则。
3.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发布
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和《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就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和目录管理办法答记者问时提及,新版目录有14个门类,共有一级学科117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1个。
主要变化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体现了优化发展专业学位、支撑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所有门类下均设置了专业学位,新设了气象、文物、应用伦理、数字经济、知识产权、国际事务、密码、医学技术等一批博士或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将法律、应用心理、出版、风景园林、公共卫生、会计、审计等一批专业学位类别调整到博士层次。
二是加强了对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的学科支撑。新设智能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纳米科学与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法医学等一级学科或交叉学科,并对部分一级学科进行更名。
三是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新设中共党史党建学、纪检监察学、区域国别学等一级学科或交叉学科。
四是加强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科专业支撑。根据艺术类人才培养的特点,重点对艺术学门类下一级学科及专业学位类别设置进行了调整优化,在原有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基础上,设置了艺术学一级学科,包含艺术学理论及相关专门艺术的历史、理论和评论研究,另设置了音乐、舞蹈、戏剧与影视、戏曲与曲艺、美术与书法、设计等6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
4.新《职业教育法》5月1日起施行
2022年4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后的新《职业教育法》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目的定位;明晰了职业教育定义范畴;凸显了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层次;优化了职业教育的构成体系;融通了职业教育的成果证书;强化了职业教育办学主体;丰富了职业教育的形式方式;平等了职业教育的机会待遇;强化了职业教育的法律权益。
5.职业教育愈加完善
今年,教育部颁布了多个文件,让职业教育愈加完善。
9月7日,教育部发布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覆盖新版专业目录全部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的1349个专业。其中,中等职业教育358个,高等职业教育专科744个,高等职业教育本科247个。《职业教育专业简介》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法新要求,全面展现了职业教育各层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要素和环境要求,填补了职业本科专业简介的空白。
10月,教育部网站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文件由正文和附件两部分内容组成。正文主要明确了六方面内容,一是明确认定范围;二是严格标准要求;三是加强组织实施;四是强化监督评价;五是促进持续发展;六是注重作用发挥。附件主要明确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
此外,11月9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的学校比例,到2023年底达到80%以上,到2025年底达到90%以上。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涵盖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包括生师比、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和生均图书。到2025年底仍不能达标的学校,要采取调减招生计划等措施。
6.高校异地研究生院大清理
去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要求从严控制高校异地办学,“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特别是严控部委所属高校、中西部高校在东部地区跨省开展异地办学,原则上不审批设立跨省异地校区。”今年,众多高校对异地研究生院进行清理。
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官网发布了“学校全面推进校名清理规范工作”的消息,并表示“学校对现有地方研究院实施了减量提质增效计划,针对地方研究院开展了专项认定工作,全面排查使用校名但未纳入管理序列的异地科研机构,并对功能定位不清、质量效益不高的异地科研机构予以清理。”此后,西南交通大学于3月在犀浦校区召开第十四届第191次常委会(扩大)会议,研究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撤销异地研究生院机构等事宜,拟撤销深圳、青岛、唐山三地的异地研究生院。
还有高校进行更名改制。例如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已经更名为中北大学德州产业技术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于3月29日召开校长办公会议,会议原则同意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苏州)更名为西安交通大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苏州)。
持续数十年的高校异地办学风潮在一纸禁令下行将停止,严控异地办学或将倒逼高校改革内部管理,切实融入本地经济建设以培养亟需人才。
7.促进学科建设,多所高校重磅改革
今年以来,高校频繁成立学部,进行学部制改革:12月15日,太原理工大学正式成立理学部、信息与电气学部等八大学部,山东财经大学成立信息学部;11月到12月,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和医学部相继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部的成立标志着中山大学学部制改革正式启动;10月,南昌航空大学成立航空宇航学部,首都师范大学成立艺术学部,大连理工大学成立医学部。还有山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不少高校都在今年成立了学部。
此外,多所高校还进行了院系大调整,如厦门大学11月宣布对人文学院进行调整:原属人文学院的中国语言文学系、哲学系分别独立为学校直属教学科研单位,另将在原历史系的基础上成立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撤销人文学院。202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在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院、哲学院、文学院、历史学院和政府管理学院基础上,按照学科归属或学科关联度,整合之前未进入科教融合学院的14个学系及其所属学科,重新组建国际政治经济学院、社会与民族学院、哲学院、文学院、历史学院和政府管理学院。
学部制改革对高校整合资源、推动学科建设等方面作用明显,院系调整也有利于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学科建设。目前,学部制已成为我国越来越多高校改革内部管理模式、促进学科发展而进行的一种尝试,更多的高校也在进行院系调整。未来,更多高校将会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发展。
8.专硕扩招
9月27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表示,我国硕士研究生中,专业学位招生比例已超60%。同时,我国也正加大力度推进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招生比例已达到14.4%。10月,据央视新闻报道,近年来的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专业硕士的招生培养规模正稳步增长,预计到2025年,扩大到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此外,今年江西省教育厅提出到2030年,全省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生的比例提高至70%左右、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增加至20个。福建省再次提及扩大专业学位授权布局,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从部分“双一流”高校近两年全日制学硕与专硕拟招生情况来看,多数高校的学硕拟招生数量有所减少,而高校专硕拟招生数量则以增加为主。
总体来看,专硕扩招,趋势已显。
9.2022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大关
据教育部消息,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人,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规模和数量创历史新高。而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显示,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如此背景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突破传统思维定式,转变就业工作观念,创新就业工作模式。
10.新农科建设
12月7日,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增设粮食安全、生态文明、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乡村发展等重点领域的紧缺专业;主动对接农林业创新发展新要求,实施农林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聚焦动植物生产类、林学类等本科农林优势学科专业,依托高水平农林院校,科教协同探索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创新型农林人才;鼓励校地合作,探索推进涉农专业订单定向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入学有编、毕业有岗”改革试点等。
此前,教育部组织全国新农科建设中心制定了《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新产业新业态,面向粮食安全、生态文明、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乡村发展等五大领域,设置了生物育种科学等12个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
来源:麦可思研究整理自教育部网站、各省教育厅网站、澎湃新闻、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中国教育部等